很多人以为借条像牛奶一样会过期,其实这是个误区。法律上确实有"诉讼时效"的概念,但和老百姓理解的"作废"完全不是一回事。一张写清楚的借条,哪怕放了十年依然是有效债权凭证,只不过打官司的权利会受限制。
这里有个关键细节:
比如借条写明"2022年1月1日前还清",那么时效就从这天开始计算。
法律规定可以随时讨要,但要给对方准备时间。这种情况下时效从你第一次正式讨债开始算,注意要保留催款证据。
即便过了三年也别慌,这些操作能让时效"复活":
私底下协商解决完全没问题,很多债务都是过了时效还清的。
如果对方提出时效抗辩,法官就不能判你胜诉。但现实中很多被告根本不懂这个规定。
律师建议:
记住,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。关键是要有持续追讨的动作,别让时效成为讨债的绊脚石。